Jump to content
PayMap

教会历史(十三) 台湾教会史 1.0.0


1 Screenshot

About This File

教会历史13. 台湾教会史 

简报档下载

大纲

荷兰西班牙时期(1624~1662)

乔治甘治士牧师

清朝时期(1807~1864)

马雅各医生

李庥牧师

马偕医生

日据时期(1895~1945)

光复时期(1946~1990)

戒严时期(1949~1987)

 

解严之后(1987~)

 

一、 荷兰西班牙时期

1624年,荷兰人占领台湾南部以后,因为需要照顾荷兰军人的信仰,以及为了劝导台湾人相信耶稣基督的福音,所以荷兰的教会就派宣教师随着军队来到台湾。1627年5月4日,第一位来台湾的荷兰宣教师叫做乔治甘治士牧师。他在现在台南市新市区一带的地方,开始做宣教的事工。他非常认真研究当地的风俗、语言、生活习惯与宗教的祭典,这些对他后来的宣教很有帮助。

1624年到1661年这段荷兰人占领台湾的期间,当时的宣教事工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是从1624年到1643年:这是以宣教师甘治士与尤罗伯两位牧师为主。他们宣教的范围是从台南的安平港一直传到附近的村庄,最南边是到恒春,而北边则到嘉义。第二期是从1644年到1662年:这段期间曾扩展教势到彰化、员林一带,也曾经在基隆、淡水与宜兰建立宣教的据点,又曾经计画在麻豆地区创办神学院。后来因为郑成功攻占台湾,赶走荷兰人,他们想要开办神学院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荷兰人在台湾的36年期间,前后总共派了36位宣教师来台湾做开拓的宣教事工。荷兰『改革宗教会』在台湾建立了许许多多的『改革宗教会』,不只有地方教会,也有中会,甚至还预备在麻豆开设神学院。当时『改革宗教会』还翻译了使徒信经,海德堡要理问答,十诫等基督教文献供百姓学习。这些宣教师不仅负责宣教的工作,同时也扮演「政务官」的角色,就是兼做荷兰政府派在台湾处理一些官方的事务,包括收税金、发营业执照、替军人服务等杂事。因此,这些宣教师因为事情太多,导致影响到宣教事工的推动。 

            1626年,西班牙人进占淡水及基隆,当时,天主教宣教士除对西班牙官兵实施例行的宗教事务外,也致力向基隆附近的住民,包含原住民、汉人与日本人,传布福音、设立教堂。西班牙在台16年间,北台湾约有4,000人受洗,但1642年为南部荷兰人所逼退。

1662年,郑成功攻陷安平,荷兰人退出台湾,郑成功也一并消灭了教会,容许部下把几位荷兰改革宗牧师钉死在十字架上,于是第一波登陆台湾的基督教就消失了。从荷兰人退出台湾,一直到马雅各医生来台湾重新宣教的这段期间,总共有204年,可以说是耶稣基督福音的断层时期。因为这段期间,基督徒几乎都消失了,当时荷兰的宣教师在台湾所撒的福音种子,有如耶稣所说那个撒种的比喻:有一个撒种的人,他将种子撒在土浅的石头上,太阳一出来,因为树根不够深,就枯干了。(马太福音13章5~6节)也就是说当时荷兰人在台湾宣教所撒的福音种子,最后都归于无有。

 

二、 清朝时期

1.     杜嘉德与马肯查1807年,马礼逊宣教师到中国宣教,后来也有许多的宣教师去那里宣教,其中有两位宣教师,叫做杜嘉德与马肯查,他们都是英国长老教会派去中国宣教的宣教师。杜嘉德牧师被派到厦门;马肯查牧师则被派到汕头。1860年的9月,他们两人来到台湾的淡水与艋舺访问,发现厦门人所说的闽南语,在台湾也行得通,而且台湾的百姓并不排斥他们,所以他们就写信给英国的差会,盼望可以将台湾列为一个新的宣教区。英国的差会接到这封信以后,接受这个建议。

2.     马雅各医生:有一位读英国苏格兰爱登堡大学医学院毕业,又曾经在德国的柏林大学与法国的巴黎大学深造,在当时非常被人看重的教会长老,叫做马雅各医生,志愿要成为宣教师。1864年的1月2日,他受到英国长老教会的差派,去到中国厦门,在那里学习闽南语,准备要到台湾做医疗传道的工作。1864年的10月5日,杜嘉德牧师带领马雅各医生与三位的助手,就是陈子路、黄嘉智、吴文水等人一起来台湾的打狗(高雄),在那里调查台湾南部的各种情况。1865年的5月28日,马雅各医生再度从厦门来到高雄,在旗津的港口下船,开始准备做医疗传道的工作。后来他与三位的助手在台南的西门外面,也就是看西街的地方,获得一位英国人将房子租给他当做布道所。就在那年的6月16日,马雅各医生正式对外做医疗传道的工作,成为英国长老教会在台湾设教的纪念日。

1866年, 8月12日,宣教师宣为霖牧师为陈齐、陈清和、高长、陈围4人施洗,并主持圣餐礼拜,这是台湾教会最早的初结果子。马雅各在台南宣教不久,就受到密医到处传播谣言与诽谤,他们说:「马雅各与他三位助手会取人的心脏,也会挖人的眼睛,又会将人肉晒成肉干。」因此,住在府城的人没有调查清楚,就相信这些人所说的话,决定在7月9日要去拆除马雅各所租的房子。当时马雅各的助手吴文水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就赶紧跑到城内告诉政府的官员。在了解事情以后,官员为了安定民心,就请马雅各搬家,免得引起太大的扰乱。马雅各与他的助手不得不迁徙到高雄的旗后(今旗津),并在当地租了三间房间做为医院与礼拜堂,在那里做医疗布道的事工大约有一年之久。虽然也遇到一些百姓的扰乱与怀疑,但是仍然有人愿意相信他所传的福音,并且接受耶稣是他们的救主。马雅各在南部传福音一年的时间,就有30人左右参加礼拜,也有许多人信主。有一位叫做高长,他是高俊明牧师的祖父,是马雅各来台湾传福音时第一批信主受洗的。

1868年12月,马雅各与他的助手吴文水再度回到府城,在城内租房子做为礼拜堂与诊所。这一次没有被人排斥,大概是因为听说他们在旗津医好很多人的疾病。不仅如此,有很多病患在府城得到医治以后,也相信马雅各所传的福音,所以回故乡以后,他们就将所领受的福音真理传给别人,这些人成为教会成立以后福音的种子。1871年,德马太医生(Matthew Dickson)来台南接马雅各的工作,让他能够暂时回去英国休假。因为脊椎的病痛持续困扰着马雅各,使他无法再度踏上长途旅行前来台湾,只能持续留在英国修养。1883年12月,他才再度来到台南。不过在台南只住了一年之久,就因为他的太太生病, 不得不再度回去英国,无法再度来到台湾做医疗传道的工作。在近代宣教的历史中,马雅各是第一位来台湾宣教的福音使者,堪称为「台湾医疗宣教之父」。

image.png

马雅各医生

3.     第一位来台宣教的牧师李庥:第一位被差派来台湾的牧师叫马大辟(Rev. David Masson),但他在1866年坐船来台途中,于南中国海被大浪卷走。所以,第一位来台的牧师殉职了。1867年,英国差会派遣李庥牧师(H ugh Ritchie)来台湾宣教,他是近代宣教历史中第一位用牧师身分来台湾宣教的;在那一年的圣诞节,李庥接下了马雅各在高雄旗津的事奉。他将福音扩展到南部各地,甚至是东部的台东、新港等地。他曾经在旗津招募许多人,训练他们成为传道人,也教他们天文地理,而且提倡女子应该要接受教育,盼望有一天能够创办女子学校。他因为操劳过度,在1879年就过世,当时只有44岁。不过他的牧师娘伊莱沙(Eliza C. Cooke)继续留在台南,推动女子的教育。她在1887年创设女子学校,就是现在的长荣女中。

image.png

李庥

4.    第一个殉教者庄清风:有一位叫做庄清风的弟兄,他是淡水人。有一天去厦门办事情,从一位在医院做管理员的人听到耶稣基督的福音。后来回台湾以后,听说在高雄的旗津有教会,他就去那里慕道,也在1867年3月受洗成为基督徒,经过一年的训练,他已经敢在众人的面前做见证。不过经过一年以后,他被反对基督教的人,用棍子与石头活活地打死。不仅如此,他的尸体被人切成很多块,甚至连心脏也被人挖出来吃。他是台湾教会宣教的历史中,第一位因为信主而殉道的人,他的死与初代教会的司提反很类似。

5.     马偕医生:北部宣教开始的年代是1872年。此前台湾的宣教工作,一直局限在中南部地区,北部并没有宣教师去开拓。当马偕博士( George Leslie Mackay)知道这样的情形以后,他就决定要到北部做宣教事工。1872年3月7日,他由李庥与德马太陪同,搭乘海龙号从旗后来到淡水。那一年的3月9日在淡水上岸,这一天就成为北部教会宣教的纪念日。

马偕1844年3月21日出生在加拿大,不过他的父母并不是加拿大人,乃是英国的苏格兰人。他的父母在1830年移民到加拿大。马偕小时候非常聪明,14岁就从高等学校毕业,毕业以后当国小老师约有五、六年之久。到了21岁时,才进入大学读书,后来也进入神学院接受造就。马偕在大约10岁时,就曾经听过宾威廉牧师(William Chalmers Burns)演讲,谈到有关中国宣教的情形。当时他听了以后很受感动,决心长大以后要到国外宣教。

1870年,那时候他才26岁,刚从神学院毕业,马上向加拿大长老教会宣道部申请志愿去国外当宣教师。当时的加拿大长老教会虽然在许多年前就决定要向国外宣教,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去做,所以就劝马偕再等一年,让他们有完整的计画后才来进行这件事。经过一年以后,加拿大长老教会通过派遣马偕到国外宣教。马偕从加拿大的故乡搭乘火车来到美国的旧金山,再搭船来到台湾的高雄。上岸以后,就暂时住在南部,在那里学习台语,以及研究台湾人的风俗习惯与文化,成为他要对台湾人传福音的方法。在这段期间,马偕听说在台湾的北部也有大城市,但是还没有人去传福音,所以他就决定要在台湾的北部传福音。

1872年3月9日,马偕搭船在淡水上岸,看到淡水的景色很美,就在他的日记上面这样写着:「我举目看北方与南方,看到很远的山,我的心大知足,我的心灵清静,知道此处就是我所要住的地方。」就这样,马偕在淡水租了一间房子。白天,他外出跟十多位放牛的孩子学习台语;晚上,他透过字典研究中文。经过5个多月以后,他第一次用台语向人讲道,这可说是很不容易的事。在北部初期的宣教,马偕吃了很多的苦头,包括在淡水的房子曾经被人泼粪便;在三峡讲道时,有人拿大约3公斤重的石头丢他;在艋舺传道时,有人来拆除他请人盖好的礼拜堂,而且拿大刀要杀他。虽然经过种种的迫害,但是他并不害怕也不逃避。

在宣教的事工上对马偕最有帮助的,就是他所学过的一些医学常识。他到处传福音时,运用这些知识为人医病,特别是帮人拔牙齿。他在台湾29年的医疗传道生涯中,与他的助手替人拔过两万多颗的牙齿。因此,很多台湾人把他当成是救命恩人,也相信他所传的福音真理。马偕在1901年6月2日过世时,已经在台湾北部开拓60间教会,施洗信徒达4,000人。不仅如此,他在1882年创立牛津学堂,训练传道人才。这个学堂目前还树立在真理大学的校园里面,这个学堂也是台湾神学院的前身。

image.png

马偕医生

 

三、日据时期

1895年,台湾在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初期日本对基督教怀有好感,教势发展甚快,几达一倍之多。可是由于日本政府对教会干扰甚多,致使教会与政府间时有冲突。日本在台后半期极力推动台湾人民皇民化,引起教会极力抗拒,结果迫使台南神学院关闭,台湾教会公报停刊,许多牧师、信徒入狱。

日据时代,封闭山地,不准任何宗教人士上山传教。1945年后,教会才得以上山传教,使原住民信徒大量信主。日据时代中叶以前,仅有长老教会在台湾宣教,尔后有真耶稣教会从中国传入,另1926年有日本圣洁教会传入,即为后来的台湾圣教会。

 

四、光复时期

1947年,二二八事件引起台湾全岛性的暴动与镇压,大批台湾菁英被牺牲,台湾早住民对国民政府的不信任长期压抑在记忆中。台湾长老教会渐渐走入与受苦、被压迫的族群认同的牧者关怀事奉中,产生颇具特色的本土神学。1950年代大陆沦陷,国民政府迁台,新住民离乡背井随同来台,人心浮动,寻求心灵依靠。光复后,有很多宣教士从海外及大陆来台。最先回台的外国宣教士,是孙雅各牧师。孙牧师一向重视山地传教工作,为原住民翻译圣歌和圣经。而牧师娘孙理莲也常和牧师配搭,从事医疗工作,并组医疗队医治麻疯病患,设立孤儿院和少年之家、待产母亲之家、乌脚病院。

image.png

孙雅各与孙理莲一家

最为台湾民众熟知的宣教士,当属1951年从上海转至台湾宣教已超过7 0年的彭蒙惠博士(Dr. Doris Brougham)。她是最深入原住民部落的传教士之一。早年在花莲山地宣教,后来创立救世传播协会、天韵合唱团、空中英语杂志,赢得所有台湾民众的尊敬,被称为「2,300万人的英语老师」。

image.png

彭蒙惠 

五、戒严时期

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政府败退到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神论政策使许多中国大陆的教会(包括浸信会、卫理公会、圣公会、聚会所、信义会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撤退到台湾,形成今日教派林立,这些新进教派流入使官话和合本圣经成为主流,对早期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语言本土化政策造成影响。来自中国大陆的基督新教各宗派主要在人口密集处与学校传福音,偏远地区几乎没有设立据点,但有时会用短宣的形式实施零星的乡村传教活动。1950年代中期,台湾的基督教可分成六类:一是二战前就在台湾的长老教会、圣教会(原圣洁会)、真耶稣教会;二是战后的天主教会,战后中国主教团带着非常多资源迁到台湾;三是历史上的主流教会,包括路德会、卫理公会、圣公会、浸信会,以中国来的政治难民做为服事的对象,也被称为「国语教会」;四是历史上的小派传统教会,如循理会、门诺会、安息日会等,是以讲华语的教会为主;五是中国本地自创的教会,如召会(原聚会所)、灵粮堂(原灵粮世界)等:六是因为语言问题而新建立的教会,如国语礼拜堂等。

 

这些教派在1950~60年代快速成长,150万中国政治难民,加上在台450万居民,在不安政治氛围中,提供教会成长沃土,这与韩国教会在韩战后成长的经历类似。然1965年后,由于社会、经济稳定成长,教会的成长也趋于停滞。战后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原住民教会。据统计,1945年时约有3000位太鲁阁族基督徒,到1960年代,原住民中已有10万名基督徒,超过半数的原住民都是基督徒,被称为「20世纪的神迹」。

1950年的美援政策让一些教会从事发面粉的社会工作,此时盛行将面粉袋加工成内裤使用,至今仍然可以找到印有中美合作的加工内裤。1950年代世界局势处于冷战状态,同时西方发起了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以及1948年成立了普世教会协会(简称普世教协或WCC),由于普世教协的立场接纳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主张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导致意识形态与政府当局冲突。台湾基督教环境因此分为两个阵营,名义上是教义之争,实际上政治意识形态之争,当时主导相关活动的人物为美国基要派牧师卡尔·麦坚泰与国民党要员张静愚,这段期间发生不少爱国主义衍生的冲突。

 1951年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加入普世教协。        

 1962年国民党要员张静愚发起基督教护教反共联合会与普世教协对立,国语教派陆续加入此阵营。        

 1970年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为了避免与政府当局扩大冲突,高俊明牧师暂时性退出普世教协。        

            当时长老教会有批宣教师提倡台湾本土关怀社会思维,前后有30位宣教师被列入黑名单并驱逐出境。最早把关怀社会思维带入神学教育当中的,就是在台南神学院教书的杜佐治牧师、台湾神学院则有唐培礼牧师。

 

            1970年代中华民国被驱逐出联合国、与美国断交等政治危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发表三个宣言,成为民主化非常重要的声音,1977年〈人权宣言〉喊出「成为新而独立的国家」,后来陆续发展出处境神学、乡土神学等,同时也有基督徒指责教会参与政治。

            1975年,蒋公去世,教会借助国丧期宣扬蒋公信仰,加上当年葛理翰布道大会,国、台语教会合作,掀起另一波布道热潮。1990年底由周联华牧师与翁修恭牧师共同筹办二二八平安礼拜,象征国、台语教会联合,以基督饶恕精神抚平历史伤痕。礼拜中亦邀请政府官员出席,舒缓一度呈紧张状态的政教关系。 

            1980年代,从韩国、新加坡、北美洲传来的灵恩运动开展,冲击着台湾。当长老教会被认为具有政治特质的教会时,带有灵恩特质的真耶稣教会成为另一个「非政治性」本土教会的选择;在都市化的教会中,则以灵粮堂、行道会、真理堂为代表;原住民教会也兴起一波灵恩运动。近期则以转型正义、新生代公民力量崛起、台湾与教廷的关系、台湾与中国教会的关系、同志族群与同婚,为基督教所面对重要议题。 

 

六、解严之后

 

            1987年解严后台湾逐渐走向言论自由的社会,不仅能公开批评时政,宗教思想也开始多元及百家争鸣,但是也因此造成一些宗教社会事件,如1995年余奕荣的上帝借中共审判台湾之说,导致信徒集体移民贝里斯,宋七力的宇宙发光体之说,中台禅寺事件的学生集体出家等,这些事件造成当时许多家长与民意代表不信任校内宗教团体,要求宗教退出校园,因而规定公立学校不得成立宗教社团。

 

           在家庭议题上,随着同性婚姻的社会讨论,为了维护圣经家庭组合为一夫一妻和一男一女的教导,大部份的教会反对修改民法。2013年与其他宗教合力组织”护家盟”捍卫一夫一妻制。2015年再成立政党”信心希望联盟”,希望透过政治力量重新唤起家庭意识。2017年大法官认为民法未保障同性婚姻违宪。2018年经过公投,以超过六成的民众支持通过”婚姻限定一男一女”,”同志婚姻用专法”和”反对国中小同志教育”三项提案。 

           在1989-2020年间,教会间合作趋势明显,资源整合,共同开展事工。即使神学上较为保守的召会,在1997年李常受去世后,也一改过往闭关自守的态度,渐与主流教会接触往来。台北灵粮堂也宣称其核心价值之一是寻求合一,即“教会内牧区间的合一,各部门的合一,与分堂的合一,与众教会的合一,甚至族群、城市、国度之间的合一”。2012年底,东方闪电在台湾猖獗活动。台湾教会联合起来发表声明,共同抵制异端。在2013年4月为此召开的“台湾众教会联合声明”后续策略及交通分享会的联合会议上,召会和长老会也可以同桌对话,让众教会感觉到合一的力量。灵恩运动与细胞小组的牧养模式结合,使得教会有显著增长。比如台北灵粮堂系统和属于台湾信义会的台北真理堂就是采取这一模式。

           根据2017年教势统计报告,台湾基督徒人数(五岁以上)达到1,547,290人,相当于6.9%的总人口数,比1999年的3.43%增加3.5个百分点。人数最多的十个教派是独立教会(474,670人) 台湾基督教长老会(258,222人)、召会(145,318人)、台北灵粮堂(92,646人)、真耶稣教会(55,813人)、中华基督教浸信会联会(53,905人)、台湾信义会(28,890人)、台湾圣教会(19,628人)、中华基督教行道会(19,090人)、旌旗教会(17,216人) 

 

 

参考资料:陈宇光「浅谈台湾宣教史」;维基百科;改革宗长老会新竹教会网站;郑仰恩「台湾基督教三波发展潮」;孙琪简介台湾基督教的历史与现状」;2017年台湾基督教教势统计报告


What's New in Version 1.0.0   See changelog

Released


×
×
  • Create New...

Important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Terms & Cond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