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PayMap

教会历史4. 宗教改革之前(1200-1517) 1.0.0


1 Screenshot

About This File

教会历史4.宗教改革之前(1200-1517)

简报档下载

录影连结

思考问题

1. 你听过宗教(异端)裁判所吗?你知道有哪些科学家和宗教改革家受到教会迫害?

2. 你觉得教会和基督徒在瘟疫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3. 你相信有巫术和女巫的存在吗?你对中世纪的猎巫行动有什么看法?

4. 你对文艺复兴与人本主义的印象是什么?

 

 

大纲

宗教改革前的环境背景

- 宗教层面:宗教裁判所与猎巫行动

- 政治层面:民族国家

- 社会层面:黑死病

- 文化层面:文艺复兴与人本主义

- 工技层面:活版印刷

宗教改革要求的层面

- 教会行政腐败的改革 

- 教会教义错误的改革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彼得前书二章9-10节)

 

圣经中早已启示我们:人称义是本乎恩,因着信,不是依靠人的行为,信徒都是君尊的祭司,不是只有圣职人员。可惜,中世纪的教廷和教皇逐渐僭越了属灵的权威,自认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保”。这种角色的僭越,成为中世纪教会的乱源,也使得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宗教改革前的环境背景

一、宗教层面

1.   异端(宗教)裁判所﹕

十三世纪时,教皇下令由道明会修士充当裁判员,用严刑拷打异端分子,充公家产,被定罪者用火焚死。由于当时教皇权力的影响,各地政府均允许教会执行死刑。1478年,西班牙异端裁判所成立,审判对象除一般「异端」外,也包括曾(被迫)受洗的前犹太教徒及回教徒。1517年后,也审判新教徒。另外有些「行巫术」的人也受审判。1542年,罗马异端裁判所恢复,控制异端的裁判所扩大。其中最有名的受审者是加利略( 1633 )。

-伽利略受教会迫害:伽利略于1609年因设立望远镜观察天空星象,而被认定亵渎偷窥上帝。其所主张地球绕着太阳运转也触犯当时教会信念,罗马教会认为地球是静态,也是宇宙中心。这种观点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之前也曾提过,只不过哥白尼较聪明,只与少数好友分享。哥白尼的主张是在1543年过世那年才出版,传说哥白尼在病床临死之际收到自己出版的书时才心甘情愿地离世。Dominican修士Thomas Caccini的控告下,伽利略被罗马教会禁止再发表与天文有关的言论。1632年伽利略仍出版「与二个巨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刺探教会观点。结局是六十八岁的伽利略被带到异端裁判所再度审讯,在生命的威胁下他撤回其主张,在1642年过世前未曾再提及星象看法。        

image.png

-布鲁诺受教会迫害:布鲁诺于1548年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天文学和哲学,也很爱文学。此时,他根据自己对天文学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写出了《论无限宇宙与世界》等论著,大胆地指出:“宇宙是无限大的,其中的各个世界,是无数的。”他不仅认为地球绕着太阳旋转,而且认为宇宙中有许多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只不过它们离地球很远,看上去很小罢了。布鲁诺的言论引起了罗马教会极大的恐慌。于是设下了圈套,用布鲁诺过去的一位朋友的名义,邀请布鲁诺返回故乡,将布鲁诺逮捕入狱。1600217日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官当众念完判决词之后,布鲁诺无畏地呵斥道:“你们对我宣读判决词,比我听判决词还要感到畏惧!”布鲁诺视死如归,在熊熊烈火中为真理而献身。     

image.png

2.猎巫行动  

-在十五世纪以前,欧洲民间普遍相信巫术存在。人们经常购买魔法服务,例如爱情灵药或寻找失窃物品的法术。此前的天主教会并不担心女巫和巫术。出埃及记22:18 「行邪术的女人,不可容他存活」。1484年罗马教宗依诺森八世首度发布禁令,要求属下教职人员协助异端裁判所一项新使命,就是捕捉被教会当局认为是施行魔法的女巫,宗教法庭采取诱导以及严刑的方式迫使疑犯认罪,并要求供出同伙人以获得赦免。     

-       1486年,教会出版了猎巫专业书籍《女巫之锤》。 这本书第一次把欧洲黑暗时代以来流行的巫术、女巫知识概括起来,提供了如何识别女巫、如何检举她们等各种详尽的办法。此著作的出版,加剧了当时代欧洲社会对女巫的追捕与迫害。1486年以前男巫和女巫被指控的人数一样多,直到猎巫手册《女巫之槌》出版后,令整个欧洲社会把猎巫的矛头指向女性。书中宣称「巫术是来自肉体的色欲,这在女人身上是永难满足的,魔鬼知道女人喜爱肉体乐趣,于是以性的愉悦诱使她们效忠」。所以在不少有关女巫指控的法庭文献当中,都有跟魔鬼性交的罪名。女巫之槌内记载的鉴定方法有五种。

n   火烧鉴定: 让被告手拿烧红的铁跑一段规定好的距离,三天以后检查手脚,如果手脚有伤,说明被告有罪。

n   水淹鉴定: 把被告手脚捆起来再用一根绳子系上,把被告扔到池塘或河里。如果被告漂在水面上,就是女巫了,

n   体重鉴定: 女巫的体重很轻可以骑着扫把飞来飞去。

n   眼泪鉴定: 人们认为女巫不会流泪。鉴定时被告被弄哭,如果没有眼泪,被告就是女巫。

n   针刺鉴定: 女巫身上会有魔鬼留下的印记,要赤裸检查,用针刺印记不会感到疼痛。

image.png

image.png

-在宗教改革之后,猎巫行动加剧。路德亲自批准处死四名受到指控的女巫,加尔文也曾敦促日内瓦当权者彻底消灭「巫师族群」。这些做法让天主教会感到紧张,于是也开始用残酷的屠杀回应,于是更多人在天主教与新教的宗教竞争遭到猎杀,神职人员为了争取信仰者,必须说服民众自己代表着正统的宗教,具备正义的力量。透过对女巫的审判,宗教裁判者向民众展示「对抗恶魔」的决心与能力,从而吸引民众对该宗教的认同。神职人员也借此表明自己可以对信徒提供保护,猎巫因此成了双方拓展与安抚信徒的手段( Leeson & Russ ,2018 )。     

-超过60%的猎巫案例都发生在15601630年之间,而超过一半的案例都发生在基督新教与天主教冲突比较严重的时间与地区,迫害案在西班牙、葡萄牙、义大利等南欧天主教教国家非常罕见。1517世纪,是「猎巫」最惨烈的时期,从1484年颁布「女巫敕令」,到1782年「最后一位女巫」在瑞士被处死,超过8万个女巫因为「施行巫术」而被审判,大约4-6万人因巫师罪名被处死。在宗教竞争最激烈的德国和瑞士,女巫审判也最频繁。德国烧死的女巫数量就占全欧洲的40 %以上。1648年《西发里亚和约》划分出天主教与新教在欧洲各国的势力范围,猎巫狂热逐渐趋缓。     

3.   教皇之争﹕

-教皇波尼法修第八未察觉新兴国家主义与中产阶级势力兴起,其傲慢得罪于法兰西与英格兰,结果经济收入大受打击;教皇颁禁谕革除英法两国王教籍,遭法王逮捕,入狱而死。从教皇格利免第五起教廷迁往法国亚威农城达七十年,教皇屈服法国,史称”巴比伦之囚”。乌耳班第六在罗马就任教皇,格利免第七在亚威农;同时有两个教皇两个红衣主教会。1409 AD比撒会议选亚力山大第五为教皇,结果同时存在三个教皇。君士坦丁会议废三个教皇,选马丁第五结束分裂。     

-当多位教皇对立的“大分裂”时期,有志之士如威克里夫与约翰胡司已提出教会改革,但不为中世纪教会接受。     

 

二、政治层面

商业贸易带来小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他们加强政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奖励文化创造,有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国王权威因此增高,同时也加强了国家意识,国王对教皇逐渐也不再言听计从。

 

三、社会层面

-黑死病:传统认为是一种由鼠疫引起的传染病,由寄生在感染的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给人,跳蚤从老鼠身上摄取鼠疫杆菌,然后把杆菌传入被叮咬者的皮肤里。黑死病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肿块,然后,胳膊上和大腿上以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青黑色的疱疹,患者因内出血而在皮下产生黑色斑块,这也是黑死病得名的源由。黑死病的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短短几年内就攻陷了整个欧洲。14世纪,欧洲医学和公共卫生条件都堪称落后,导致黑死病的死亡率相当高,许多城市甚至全部死亡。1347-1351年,就有约2500万欧洲人死于黑死病之手,当时欧洲总人口只有5000-7000万,约有1/21/3的人口因为黑死病死亡。     

image.png

-       1346年,在蒙古军队进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蒙古人围城一年,久攻不下,而瘟疫在蒙古大军中蔓延。蒙古人知道这种瘟疫会传染,用抛石机将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尸体抛进城内所引起的,腐烂的尸体释放出病菌,污染了空气,毒化了水源,导致了瘟疫。在瘟疫期间,教宗宣布1350年是圣年。到罗马朝圣的人可以直接进入乐园,而不须经过炼狱!有成千上万的人响应,结果瘟疫就随他们前进的路线传开。

-天主教会用“天谴论”来解释黑死病,认为这是上帝对人间的惩罚,人们只有通过祈祷和忏悔来摆脱瘟疫。有些教士主张透过苦行主义的实行,用鞭子鞭打自己赤裸的上身,受苦33天,上帝就会洗清其自身所积之罪孽,进而免疫黑死病的袭击。由于教士要照看病人和举行临终圣事,有不少教士背弃神职而逃亡,但也有尽忠职守的教士,因此教士的死亡率高于常人,而且死去的常常是那些品格高尚的教士。教会流失大量神职人员,接续其职的人却因标准降低而素质逐渐低落。     

-随着死亡人数越来越多,不少人把所有资产都送给教会,希望神会保护他们不受疾病伤害;或者就算死了,也起码可以上天堂。结果教会获取了大量钱财。护身符、基督像、经文护符匣都成了极受欢迎的灵丹。黑死病造成的伤亡为教会带来了大笔的财富,逝世的人们所遗留的遗产因无人继承而为教会所接收。同时,教会甚至藉由许多的宗教活动,例如:为大量死亡的人民进行弥撒等,趁机向人民收取金钱。天主教会本身的沉沦和失职的神职人员引起众人不满,反对声浪四起。教会的无能、腐败,导致天主教原本在人民心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渐渐褪去。人们不再相信教会,教会从此失去声望、精神权威和领导地位。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以短篇小说《十日谈》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泉源,人必须要靠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对抗黑死病,揭开了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的序幕,也促成现代医学的发展。     

 

四、文化(文艺复兴)层面

-人文主义:体制改革的努力失败之后,人文主义者开始批判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等集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有些人文主义者认为基督教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外加许多繁文缛节,教会已失去起初的纯真,改革之道在于回到古代文献,直接阅读希伯来文的旧约和希腊文的新约,恢复原始基督教的纯朴,最负盛名的是荷兰的伊拉斯姆。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义大利,掀起对古典文学艺术哲学的复兴热潮。这也是对中世纪修道主义禁欲生活的一股反动势力,强调人生的美妙乐趣,人体构造之美,以及人类心智的能力。他们的目的是要享受人生,将罗马变成全世界的文艺与知识中心,以及统一义大利的政治首都。     

image.png

-恢复希罗文化: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被基督徒摧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珍贵的书稿遭到焚烧,当西罗马被蛮族灭掉以后,这古文化受到进一步摧残。文艺复兴倡导者认为古老的希腊、罗马文化是人类成就的最高峰,尤其是在智慧的成就方面,于是追求在文学、艺术、伦理、哲学、历史、诗词各方面去恢复这古文化。     

 

五、工技层面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书籍非常罕有和珍贵,当时一所修院可能只有二十本藏书而已。人们的思想信仰或消息的传达只有靠口传。1453年,古腾堡利用金属字模排版,并利用应用在风车上的机械原理,发明了活版印刷术。因这个技术的发明,很多书籍都被大量印行出来,书籍的价钱更是大幅下降。(中国在868年,宋代毕升已发明瓷版活字印刷术,比西方早600年)当时的印刷商需要把书本运送到更多的地方售卖来增加收入,一些邮递运送服务便因应而生。大约在1500年,差不多有四万种书在欧洲十四个国家中发行,而德国和意大利则占三分之二,因此马丁路得和其他神学家的思想和著作能很快地被传开。

 

image.png

古腾堡圣经

六、宗教改革要求的层面

1.        教会行政腐败的改革

-公会派:公会派抵制教皇权力过大,反对贪腐与道德败坏只进行行政方面的改革,没有对教义有任何的挑战          

-萨沃那柔拉在弗罗伦斯(斐冷翠Firenze)的改革:萨沃那柔拉(Girolamo Savonarola )  1452生于意大利,为道明会修士。1494成为弗罗伦斯统治者,指责检举教宗国滥用权势和渎职,预告天主将惩罚这些不肖的人,反对文艺复兴,烧毁道德败坏的书籍。并因此要求佛罗伦撒的教友度隐修院式的克苦生活。他痛骂当时的教宗说:「你比禽兽都不如,你是一只令人厌恶的怪兽;过去,你还会因为你的罪恶感到羞耻,如今,你连知耻都不会了」。1498被捕,绞死焚尸。          

2.        教会教义错误的改革

-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被誉为是「改教运动的晨星」。出身牛津大学的英国哲学家、神学家、改革家。他认为,万物都属于神,一切受造物都是神的仆人。没有人可以永久或无限地拥有主治权,主治权是神以恩典给予人的。任何人,尤其是神职人员,如果表现不道德或不适任的话,就须被取代。国王与公侯也是仆人,并非主人;他们也会因不适任而被取代。他宣称,只有圣经是教会的法律。教会的中心是全体信众,不是教皇与其红衣主教。真正的教会不是肉眼能见的,而是由神选召的一班人组成的。人要得救,并不是藉由加入有形教会,或借任何神职人员作媒介来帮助,而是依靠神的选召,而且每一个真正被神选召的信徒,都是祭司。教皇不一定是被神选召的信徒之一,若专顾夺权敛财,就是敌基督。但真实而圣洁的神职人员,是值得嘉许的。他指责崇拜圣徒、圣物、朝圣,反对化质说,不接受赎罪券和为死者作弥撒,但相信炼狱的存在。他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读圣经的权利,所以他把拉丁文圣经(武加大译本Vulgate)翻译成英文。为了分发圣经和传播福音,他组织了名为罗拉得(Lollards ,意为戏子)的布道团。教皇和英国主教们用尽方法要摧毁威克里夫;但英国大部份人民及许多贵族都全力支持并保护他,使他免受迫害,平安离世。威克里夫死后,英国改朝换代,新王为了讨好教会高层,开始逼迫罗拉德派,许多人因此被焚殉道。  1414-1418的君士坦丁会议选出新教皇,结束教会大分裂。新教皇定罪威克里夫,掘其尸骨,焚烧并投于河中。            

-胡司(John Huss) 胡司是波希米亚人(今捷克西部) 1383年波希米亚公主与英王理查二世结婚,因此两国关系密切,许多波国学子前往英国留学。因此威克理夫的思想在波国颇为流行,其中宣传最力者,即为布拉格大学校长胡司。1409年教皇约翰廿三世将威克理夫的教训定罪,将他的书焚烧,连带地禁止胡司讲道。但胡司依从良心,仍然讲道,决定不顺从教皇的命令。于是教皇将胡司开除教籍。胡司认为,教会最终的权威是圣经,因此他不须顺从行事不顺从圣经的教皇。此后约翰廿三世又因政治缘故,对那不勒斯发动十字军,并为此贩售赎罪券,以筹措军费。胡司对教皇为了野心,而对同为基督徒的人民动武,大不以为然,起而严厉批评教皇。胡司认为,只有神能赦免人的罪,拿神所赐予的赦罪之恩来卖钱,根本就是篡夺神的主权。约翰廿三世再次将胡司开除教籍,并威胁动用对波希米亚全国的宗教禁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基斯门在君士坦斯召开大公会议,并传胡司亲自到会为自己辩护,皇帝且担保他的安全。但胡司赴会后,就遭教皇约翰廿三世逮捕下监。          

波希米亚人及皇帝本人都被激怒起来,抗议胡司的被捕。然而,教皇却声明他的行为完全合法,因为根据罗马天主教条例:「传异端者已失去所有权利,凡出卖他们、欺骗他们的行为,都是敬虔的表现,所有向异端者给的应许,都可不必遵守。」经过八个月牢狱的折磨,胡司以异端罪名被判火刑。胡司死时神情极度坚毅,毫无沮丧的神色。临终前他大声祷告说:「主耶稣,我是因你而耐心的忍受了这残酷的死刑。我求你怜悯我的敌人。」

image.png

胡司的死讯传来,波希米亚人群情激愤,连平民百姓和原本与胡司不同立场的贵族,现在都一致的拒斥君士坦斯会议。452位贵族集会,并宣布他们同意胡司的立场:「不当顺服不道德的教皇。」于是皇帝组成十字军攻打波希米亚人,但连战连败。最后罗马教会不得不承认他们对波希米亚人处置失当,也接受军事手段无法摆平波希米亚人的事实,终于愿意向他们妥协,准许波希米亚人照胡司的教导,在圣餐时同领饼和酒。 同意与天主教及皇帝和解的主要是贵族,平民中有许多仍拒绝和解,他们脱离天主教会而另组「弟兄会」,后来成了「摩拉维亚弟兄会」。

 1999年,在约翰胡司被烧死近六世纪后,教皇若望保禄二世遗憾声明“对胡司所受的残忍死刑感到深度的遗憾。他并建议成立调查委员会,审核是否可以“平反”胡司的异端判决,但迄今未有结论。

-伊拉斯姆(Desiderius Erasmus) 著名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曾在共同生活弟兄会学校受教。主张教会体制内改革,曾著《愚昧颂》,以嘲讽教会内的腐败。他编了第一本印刷且发行的新约希腊文圣经。虽然他在改教运动中,一直未和马丁路德在一起,但一般人都认为:「是伊拉斯姆下了蛋(改教运动) ,马丁路德将它孵出来!」          

-丁道尔(William Tyndale, 1494-1536)  1384年威克里夫曾将圣经从拉丁文翻译成英文。140年后(1526) ,丁道尔将圣经直接从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翻译成更符合当时语法的英文。85年后(1611)译成的钦定本圣经(KJV)中,有90%是根据丁道尔的译本。为了翻译圣经,丁道尔冒生命的危险。他逃到欧洲大陆进行翻译,之后还要设法将印好的圣经偷偷运进英国。他曾经跟一名崇奉教皇的罗马天主教学者辩论。          

这名高级教士说:「我们宁可没有天主的律法,也不能没有教皇的律法。」丁道尔回应道:「我鄙视教皇和他所定的一切律法。上主若保全我的性命,不多年后,我便会使耕田的童子对圣经的认识,过于你所知。」后来他遭密报,在比利时被捕,最终殉道。他在受刑前最后一句话是:「主啊,开英国国王的眼睛。」

image.png

 

参考资料:圣经简报站;苏文峰「基督教会史」;贺宗宁「教会历史」;祁伯尔「历史的轨迹」;吴燕南「十四世纪黑死病对欧洲造成的影响」


What's New in Version 1.0.0   See changelog

Released


×
×
  • Create New...

Important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Terms & Cond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