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PayMap

教会历史(八) 基督教的宣教热潮 1.0.0


1 Screenshot

About This File

教会历史8.基督教的宣教热潮

简报档下载

录影下载

思考问题

1. 你在信主以前曾经和宣教士接触吗?你对他们的印象如何?

2. 你自己是否曾经或希望尝试跨文化宣教?

大纲

十八世纪美国大觉醒

启蒙时代与美国独立

十九世纪美国大觉醒

十九世纪基督教的宣教热潮

 

二十世纪大复兴

 

进入启示录的非拉铁非教会时代:非拉铁非原意为兄弟之爱,「非拉铁非教会」就是象征教会在16 17世纪宗教改革之后的情形,在这个时期曾经发生了教会的大复兴,体现了弟兄之间的彼此相爱。

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说: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 那撒旦一会的,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犹太人,乃是说谎话的,我要使他们来在你脚前下拜,也使他们知道我是已经爱你了。(启3:7-9 

 

一、十八世纪美国大觉醒

         十八世纪开始时,美洲教会患上了一种逐渐蔓延的麻痹症。殖民时期上一代拓荒者的宗教热情没有能传承。商业的发展和因而增加的财富让信徒转而追求物质主义。新教信徒为基督作见证的心渐趋萎缩,在他们子孙身上已经见不到当年清教徒的热情。过去信徒必须接受教会的誓约才有资格做会友,只有能见证基督救恩经验的人才能入会为信徒,如今任何“生活上没有坏行为”就可以入教,基督徒对于灵性重生没有兴趣。

1679年在波士顿召开的长老宗大会讨论了“改革之必要”,会上将已经“惹起了上帝的愤怒要审判新英格兰”的那些罪恶一一列举。其后三十年,信徒的状况每下,热心的教牧不断呼吁会众认罪悔改。1727年在新英格兰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警觉到上帝的刑罚将临,一时之间,纷纷赶往教堂,但这景况未见持久。过了几年,波士顿一位传道人只能极其难过地报导:“除了打雷、闪电和最可怕的大地震,没有什么能把我们惊醒,我们沉睡如故。”然而, 1734年,北美从麻州北安普敦开始展开了大觉醒运动,圣灵席卷了北美东部殖民地达四十年之久。

 

1. 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1703-58)

image.png

新英格兰的大觉醒是由爱德华滋带领。他是美洲殖民地的杰出知识份子,是在美洲当地出生的伟人之一。他父亲是一位公理派教会牧师。17岁便毕业于耶鲁大学, 1727年成为麻萨诸塞中部北安普顿城(Northampton)一间公理派教会的牧师。当时该教会正处于灵性僵死的情况。1734年12月,爱德华滋讲了一系列因信称义的道理。讲道时,这位瘦长、苍白而年轻的牧师,活生生地描述神的震怒,并力劝罪人尽速逃避。很快地,教会有了起色,整个北安普顿城都有了改变;第二年的春天和夏天,似乎全城充满了神的同在。无论长幼,几乎找不到一个不关心永生问题的人。大复兴的第一年,超过三百人经历重生(相当于该城所有16岁以上的人)。

爱德华滋写了一本小书《神奇妙作为的忠实报导》,仔细分析了北安普顿城复兴的成因和后果。它立刻在英美两地成为最畅销的书,引起了奋兴运动,爱德华滋也名噪一时。他继续写的书及有力的讲道,不断燃起复兴的火焰。接下来的几年中,在新英格兰的不同地区都发生大复兴。复兴之火烧遍了全新英格兰,信主的人多如潮涌。1740-1742年间,在新英格兰三十万人口中,有二万五千到五万新决志的人加入教会,整个新英格兰的道德标准也随之提高。

这个大复兴同时具有强烈的感情及身体的表现,强壮的男人仆倒在地,女人则歇斯底里。1741年爱德华滋在康乃狄克的安田镇(Enfield)讲道,那天的题目是「罪人在忿怒的神手中」。讲道中途,他必须停下来,请大家安静,好让大家可以听见他的讲道,因为全场都在大声痛哭,哭声盖过了讲道的声音。当情绪作用掩盖属灵方面的觉醒时,爱德华滋又正面反对情绪主义,呼吁信徒在道德生活要有表现,才能印证他们是悔改了。他憎恶肤浅的复兴主义,对加入教会的人也非常严格。

1758年他应邀到普林斯顿学院当院长。但到任后,很快便因注射天花疫苗反应不良而去世。爱德华滋除了是大觉醒运动的领袖之外,也是新英格兰神学的鼻祖。新英格兰神学是修正的改革宗信仰,肯定加尔文派中神的主权和拣选的教义,但又容许罪人做出某种行动,以获取神的赦免。

 

2. 怀特腓(George Whitefield,1714-70)

image.png

在大觉醒运动中,怀特腓扮演极重要的角色。他从小生长在贫困、道德低落的环境中,父亲是一个客栈管理员。后来他进入牛津大学,成为校内「圣洁会」的一员。在一场大病后,他经历了重生。1736年被按立为英国圣公教会的牧师。 怀特腓在英国展开露天布道,并邀卫斯理加入。然而他在美洲却做了更大的工作。

1738到1770年间,他在美洲七次旅行布道。大觉醒的高潮是在1740-1741年,那时怀特腓以他那无与伦比的雄辩才能和使人慑服的性格,加入这项工作的行列。怀特腓原本的志向是担任演员,他的嗓门能在露天场合中,向数以千计的人说话;并且他的表情丰富又富戏剧性,能够煽动听众,很少人是可以这样做的。在波士顿,有一次三万人同时听他讲道。甚至连富兰克林这个重实际而不正统的信徒,都被怀特腓感动了,并写下他听道时的感受。

怀特腓完全没有宗派偏见,乐于在各宗派讲坛证道。他的服事使更正教社群的人数增加。在长老会和公理会中,他的跟从者的数目,还多过自己所属圣公会中的粉丝人数。怀特腓是十八世纪伟大的布道家,也是历史中最有能力的讲员之一,他的讲道带领了成千上万人信主,也造就了无数信徒的灵命。虽然如此,他却没有约翰卫斯理的组织能力,以致他没有设立任何教会和宗派。

「大觉醒」的果效是广泛而又明显的。最重要的是,美洲教会因此在宗教生活方面普遍改善了,重新重视个人的悔改,教会人数剧增,道德标准也提高了。这时浸信会开始急剧增长,为未来两百年的发展奠下基础。另一方面,部分宗派却因此发生分裂,尤其是长老会和公理会。「大觉醒」也对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动力,因为有很多青年加入事奉,教会关心他们所受的装备。于是普林斯顿大学(长老会)、宾州大学(超宗派)、哥伦比亚大学(圣公会)、布朗大学(浸信会)等名校的前身纷纷设立。

 

3. 布锐内德(David Brainerd,1718-1747)

image.png

「大觉醒」的另一结果,是刺激了对印地安人和黑人的宣教工作。向印地安人宣教的人中,最著名的可算是布锐内德(David Brainerd,1718-1747)了,他是爱德华滋女儿的未婚夫。他看见印地安人的困境,便狂热地向他们传道。他骑在马背上,日以继夜,向最遥远的部落传讲福音。后来他死在旅途之中,不能与未婚妻成婚,也不能完成传道的志向。但有关他在印地安人中工作的报导出版之后,广被传颂,对英美的青年有莫大影响。

「大觉醒」最显著的非宗教性后果,就是影响了美国开国元老的思想。此时宗教自由的精神高昂;个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个人宗教经验成为常态,不再是特例;崇尚民主的概念和机构开始孕育出来;政教分离的立场被宣扬;新英格兰的讲坛,到处都有牧师传讲「人人天生自由,每个人都要向神负责」的道理。

因此,大觉醒除了拥有改教运动的两项原则「个人因信称义」、「信徒皆祭司」之外,也把民主思想,注入了即将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之中。

 

二、启蒙时代与美国独立

1. 启蒙时代

「启蒙时代」又称「理性时代」,它不同于过去以教会和传统为知识信仰的权威,而是相信理性,并敢于求知,认为科学和艺术等知识的理性发展,可以改进人类生活。启蒙运动对传统既存的社会习俗和政治体制,以理性方法检验并改进,产生出启蒙时代包含「自由」与「平等」概念的世界观。在政治方面,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打倒法国旧制度的法国大革命,提供自由的革命思想。表现在文字上的,是美国的《独立宣言》及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在宗教方面,由于人们对宗教战争时代的狂热和残酷,而产生的道德上的反感,大大促进宗教上的理性主义之发展,在英国就出现「自然神论」 (Deism) 「自然神论」认为超出理性之外的信仰,都是迷信,唯有合乎理性的思想,才是自由思想。自然神论者相信有神,但不相信神迹,认为神在造物之后,就不再干涉这个世界,全让自然律来维持宇宙的运转。许多美国的开国元老、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是自然神论者,如富兰克林、亚当斯、杰弗逊、 牛顿、孟德斯鸠、卢梭。

image.png

2.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前夕,83%殖民者来自英国。为脱离英国对殖民地的辖制,确保殖民地的独立自由,便爆发独立战争。基督教多数宗派都支持独立战争。但战争带来很大破坏,也使自然神论、怀疑主义、无神论等思想盛行。总计战后美洲人口中,只有10%为基督徒。这是美国灵性最低落的时期。

 

 

 

三、十九世纪美国大觉醒

美国第一次的大觉醒运动,大约是在1730至1770年左右,而第二次大发生于1776-1880年间,回应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的属灵低潮与社会需要。当时候「自然神论」影响北美十三州信徒属灵的光景甚钜,尤其是那时的知识份子十分欣赏自然神论, 不相信神过去和现在行过任何神迹, 将理性高举过于启示开始沉迷于赌博、酗酒、及放荡中。在这样的属灵光景下神自己动工,复兴开始于耶鲁大学,在1780-1790的十年间,耶鲁大学十个学生里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有信仰,许多人公开表明是无神论者或自然神论者。直到爱德华滋的外孙德威特校长(Timothy Dwight)到职,才改变这样的灵性低潮。同时间美国西部和东部新英格兰也展开大复兴。

1. 耶鲁大学的复兴

1795年起,爱德华滋的外孙德威特(Timothy Dwight)担任耶鲁大学校长,他在一系列演讲及讲道中,提出自然神论、物质主义背信的罪及其危险性。他每天都对学生例行讲话,主日有两堂讲道,晚上有祷告会;到了1797年,情况开始改变,有25个学生受到校长的感召开始秘密成立道德会社,社员起誓要遵从圣经的教导,不赌咒、不赌博。1802年复兴临到耶鲁,因着校长的坚定信仰和这些学生们的祷告,260个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成为基督徒,超过60位加入学校的教会,超过30位后来成为传道人,并让「自然神论」在校园中销声匿迹。同时另有一些学院(Dartmouth, Amherst, Williams 及New Jersey),也都在此时经历了属灵大复兴。

image.png

德威特(Timothy Dwight)

2. 西部(肯塔基、田纳西)的营地聚会

当美国东部逐渐出现了属灵的复兴时,西部开垦区的拓荒者大多仍处在灵性无知与迷茫之中,因为这群到西部拓荒的人基本上都是比较粗犷,他们的生活也都属于中下阶层的人,因此喝酒、赌博或嫖妓就是那时的生活写照。但是,神还是对他们施恩怜悯,带给他们信仰的复兴。

长老教会领袖麦格列第(James McGready)1796年在肯塔基州一个声名狼籍的罗根(Logan)郡担任三间长老教会的牧师。就在那儿,借着他的讲道,开始了西部大复兴,又称为罗根郡大复兴,或崁伯兰大复兴(Cumberland Revival)。在几位牧师的协助下,崁伯兰大复兴于1800年进入高潮。那一年,在红河(Red River)边举行的聚会非常激动人心,有无数人归主。消息传开后,聚会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多达一、两万人。参加聚会的人,带着几天的生活必需品,来到聚会的空旷地方,就这样开始了露天聚会,而成为后来在美国流行的一种传福音方式。一次聚会可以延续四天四夜,而且有成百的人归向基督。这种露天聚会在西部各地举行,在夜里更是蔚为奇观:有营火、有一列列帐蓬、有几百个挂在树上的灯笼、有讲员充满感情的劝勉、有诚恳的祷告、更有数千人唱诗的歌声、荡漾在夜空之中。西部大复兴,主要是从长老教会开始;但后来长老教会分裂,浸礼派和循理派便投入复兴的工作,以致他们教会的信徒人数大增。

image.png

2. 东部(新英格兰)的觉醒

同时期,东部新英格兰地区也出现属灵复兴。人重新对基督教信仰与基督化生活发生兴趣,教会人数增加,新教会成立。东部的大觉醒中,没有布道家,也没有感情冲动。东部觉醒的因素之一,是循理派的传道方式来到了新英格兰地区。1771年约翰卫斯理差遣阿斯伯利(Francis Asbury,1745-1816)到美洲殖民地宣教。阿斯伯利像卫斯理一样,辛勤工作,骑马巡回讲道。在所有教派中,循理派在拓荒地区的工作最成功。他们能够赢得许多信徒并成立教会,是基于两个因素:教义和组织。

image.png

阿斯伯利(Francis Asbury,1745-1816)

长老派和浸礼派都属加尔文信仰,因此他们所传讲的是「预定论」、神的主权、神的拣选,人的命运至终操在神的手里。循理派属于亚民念信仰,因此他们所传讲的是「自由意志论」,也就是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种教义非常适合拓荒者的心,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正用双手,在荒野之地开创自己的前途。因此循理派能够赢得更多人,建立更大的教会。循理派的组织形态,也正适合拓荒时期的环境。一般而言,长老派与浸礼派的牧师只在自己的教会及所在地区工作。循理派牧师则不然,他们本着卫斯理的铭言「全世界都是我的牧区」而行。他们骑着马,翻山越岭,到多处的拓荒者中,传扬福音及循理派教义。1800年代开始时,西部的循理派信徒不到三千人,但到1830年,信徒数目已经增长到十七万五千人,其中包括二千印第安人及一万五千多黑人。1789年阿斯伯利分派第一个骑马讲员到新英格兰。过不久,整个新英格兰都布满了他们的脚踪。

 image.png

3. 芬尼的复兴

image.png

芬尼于1820年代在纽约州西部小镇开始复兴工作,最后到英美各大城市主领奋兴聚会,直接、间接影响了两百万人信主。美国奋兴布道家,第二次大觉醒的领导者,被誉为「现代复兴运动之父」。芬尼的父母亲并不是虔诚的基督徒,所以他一直没有机会听福音。直到26岁,他在纽约州亚当斯(Adams)镇的一间法律事务所实习。在学习法律课程时,芬尼发现书本里,有一些作者经常引用圣经,并且特别引用摩西律法,作为一般法律的原则根据。这使得芬尼开始对圣经感到极大的兴趣,因此买了一本圣经来阅读和研究。但他觉得圣经有些深奥难解。他去当地的长老教会聚会,也不能解答他在信仰上的疑惑,甚至牧师都认为他不可能得救了。

1821年夏天, 29岁的芬尼觉悟到:不该多去管别人的信心,他自己必须解决与神的关系,清楚得到救恩。一日清晨,芬尼离开小镇,走到僻静的小山上祷告。他觉悟到自己「实在非常骄傲」,以至不肯求别人的帮助。他知道自己的情形,如果死了,一定会下到地狱。他知道基督已经成就了救恩;他必须把心向神敞开,交给神,否则只有灭亡。但神好像离他很远。他感觉罪是那样的可怕可厌,那样的多,他完全破碎在神的面前。忽然,圣经像一道强烈的亮光,充满他的心里:「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29:12- 13)他立即像将沉沦的人一样,抓住这经文;用信心接受,不再是用理性挣扎。忽然,他感到心灵有奇妙的安息,思想神是那样甜蜜,进入不能形容的极深宁静中。

芬尼奇妙的改变了。他不再对律师业务感觉兴趣。他向所有见到的人,见证耶稣基督。圣灵的能力与他同在,他只用不多的言语,就会使人归信。不久,亚当斯镇上的人,一个一个相继得救了。有二年的时间,芬尼常看见奇妙的光,热切的祷告,关心人的灵魂,到处见证主耶稣基督。他觉得应该全职事奉。长老们安排他接受两位资深牧师的训练,半年后获得讲道执照。1824年起, 32岁的芬尼就在纽约州西部到处讲道,所到之处,就爆发复兴。芬尼脚踪所到的地方,就有复兴随着。有人相信,芬尼可能是美国领人归主最多的人,同时神也透过第二次大觉醒为即将来临的南北战争作预备。

 

四、十九世纪基督教的宣教热潮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1761-1834)

image.png

威廉克理被誉为是「现代宣教之父」,生于英国,原来是一个鞋匠,家境贫寒,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17岁重生得救后,对于将福音传给远方的异教徒,负担愈来愈重,在他的心里如火焚烧。他在工作间的墙壁上,挂着一幅自制的世界地图,其上列明各个异教国家的资料,包括各地的位置、面积、风土人情,以及宗教情形,他都有详细的收集。他又用皮革做了一个彩色地球仪,成了他的第二本圣经,神常借此呼召他。

克理后来受聘牧养一个很穷苦的小教会。他觉得自己所受的教育有限,因此努力自修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又加上希伯来文、义大利文、法文和荷兰文,希望成为一个海外宣教士。有人鼓励他写一本书,提醒教会重视差传工作。于是他花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小册子《基督徒当竭尽所能引领异教徒归正》(或译《咨询》 )。这本小册子在基督教历史上,产生了难以言述的影响,被誉为是【现代宣教事业的宪章】,可与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相媲美。这本87页的小册子在1792年出版后,就在许多教会的信徒和教牧同工们中间,被广泛传阅。分为1.论证,2.回顾,3.现况,4.机会,5.计画等五大部分。他鼓励教会「要期待神做大事,也要企图为神做大事。」(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

在克理的鼓吹下,1792年浸信会成立了近代第一个海外差传机构。他自己则成为第一个被打发出去的宣教士,翌年(32岁)前往印度宣教。他在印度工作达41年,直到离世,期间未曾返回过英国。他在印度几乎把圣经翻译成印度所有的文字,共达44种译本。甚至第一本新旧约中文圣经,也是由他的助手马士曼(Joshua Marshman)于1822年在印度译成的,比马礼逊在中国本土译成的中文圣经还早了一年(两者皆文言文)。

克里和同伴不眠不休、日以继夜为了亚洲国家翻译好几年的圣经,却在1812年印度的一场大火中,几分钟之内全部付之一炬,他的同工陷入挫折和绝望的时候,克里却说:「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罗八28)感谢上帝!我们还活着,现在就来感谢。」这事透过报导传遍英国,英国教界发动募款,更多对宣教有负担的人一起加入,兴旺了亚洲的福音。

克理在印度传扬福音,带领700人信主,建立了26间教会、126所学校,印发圣经及书籍,首创印度的医疗宣教事工、储蓄银行、神学院、女童学校、麻疯病医院,和孟加拉文报纸。他建立了印度第一所现代印刷所、造纸厂,和蒸气火车。他也翻译西方的农业及园艺书籍,介绍到印度,并推广农业改良,成立印度农艺学会。

他鼓吹及协助立法,废除了印度杀婴献祭,和把寡妇用火烧死,给亡夫殉葬的陋习。他在宣教过程中,承受许多苦难和压力,包括贫困、妻子精神失常、儿子病故、英国殖民政府对宣教士的敌意、英国差会对他的误解、部分人士对他的批评和攻击…,但他还是「靠神放开胆量,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扬出去。」(参帖前2:2)

 

五、二十世纪的大复兴

平壤大复兴

1866年27岁的英国宣教士汤玛士(Robert J. Thomas)带着许多中文圣经,从中国搭上歇尔门将军号商船,要去朝鲜传福音。当时朝鲜实施锁国政策,歇尔门将军号到了平壤,就遭炮击,船就搁浅。朝鲜军用火焚烧商船,有人下船就被当场处死。汤玛士异常勇敢,不惧死亡,在船只被烧的时候,开始拼命向外面抛掷圣经、属灵书籍及福音单张。当他两臂抱满了书,最后一个下船,蹒跚涉水上前,跪在一位军官及群众的面前,双手高举圣经要给他们。就在朝鲜人用棒棍将他打倒的那一刻,汤玛士将圣经塞入他们的手中。他们将他杀了,全然不知道他到朝鲜,是要帮助他们。这位才27岁的年轻宣教士,带着基督的爱,千里迢迢来到亚洲,好不容易抵达了朝鲜,却就这样殉道在大同江边。但北非教父特土良说:「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

image.png

汤玛士(Robert J. Thomas)

那天11岁的黄明大和他叔叔,看到汤玛士殉道的经过。汤玛士临终前高喊「耶稣!耶稣!」他们当时不了解那是什么意思。回家前,随手捡起了三本汤玛士丢出来的圣经。崔致良也捡起了圣经,但他知道这是一本禁书,就将圣经交给了担任平壤监厅警备的朴永植。朴永植没有当场烧毁它,反而将圣经带回家,把圣经内页一张张撕下,涂上浆糊,贴在墙上当壁纸。感谢神,「壁纸圣经」最后让朴永植信了主。而交圣经给他,又经常到他家串门子的崔致良,也归信了基督。那位捡圣经的少年黄明大,后来成为大同江边「眺望里教会」的会友;而崔致良则成为平壤「外野村教会」的长老。那间贴壁纸圣经的房子,后来成为平壤第一间教会,就是1907年平壤大复兴的发源地──「章台砚教会」的前身。

当年捡到汤玛士圣经的人,还有韩国第一位女信徒李信行。而拿到汤玛士最后一本圣经的朴春权,30年后,也成为教会的传道人。1893年,宣教士马布三悦在平壤一带建立教会,他发现涌进教会的人中,有不少人是因为当年拿到汤玛士所丢掷的圣经而信主的。1907年1月,平壤的长老会和监理会在章台砚教会举行年度查经特会,但是聚会却很冷淡,好像撒但压制了整个会众,阻挡了祷告的上达。翌日中午大家恳切祷告,结果在随后的聚会中,教会领袖吉善宙长老受到圣灵光照,站起来公开悔改,承认他偷取了他所代管,已逝朋友的一笔钱,并承诺明天就要把这笔钱还给朋友的寡妻。

image.png

吉善宙

一时全场都愣住了。刹那间,拦阻神祝福的障碍物倒塌了!压制整个聚会的奇怪力量,立刻消失了!那晚每个人都在圣灵光照下公开认罪,他们情绪激动、身心痛楚,放下骄傲,地上没有任何权势可以拦阻圣灵的工作。聚会结束后,超过六百人留下来继续祷告,直到清晨两点,平壤大复兴于是启动。接下来平壤多间教会举行特别聚会,为期长达一个月,甚至学校都需要停课,因为孩子们常会为了自己做错事而聚集痛哭。在崇德学校的祷告会当中,有300多个学生公开悔改,这火焰也持续蔓延到监理会的学校和学生当中。大复兴的激流波及到全平壤市区的大街小巷,认罪不单只有哭泣,也带出了悔改的行动,人们纷纷归还亏欠人的物品或金钱,彼此承认伤害对方的罪。

当信徒将那股圣灵烈火带到各自的家中,也带到各教会,然后北朝鲜,然后整个朝鲜半岛。无论是教会、神学院和一般学校,都被复兴巨流漫过。教会有强烈的祷告负担,也有将福音早日传遍朝鲜、日本、中国的负担。1907年的教会人数,达到1905年的268%,这是超乎人们想像的结果。大复兴使基督徒预备好面对随后的大逼迫。1910年日本并吞朝鲜半岛,基督徒因拒绝向日本天皇膜拜,遭到大规模的逮捕和逼迫,教会付出无数鲜血的代价。韩战之后,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南韩教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信徒祷告火热,南韩的教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教会,15%的军人是基督徒。今天的一切成果,都是奠基于早期的复兴。北韩则被称为是「世界基督徒受迫害最严重」的国家,国民几近与福音绝缘。

 

 参考资料:圣经简报站;苏文峰「基督教会史」,贺宗宁「教会历史」,祁伯尔「历史的轨迹」,陶理「基督教二千年史」


What's New in Version 1.0.0   See changelog

Released


×
×
  • Create New...

Important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Terms & Conditions